中秋剛過,國慶又至,不知不覺又到一年吃蟹的季節(jié)了。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秋風一起,菊黃蟹肥,秋天的大閘蟹正是最肥美的時候,一蟹上桌
中秋剛過,國慶又至,不知不覺又到一年吃蟹的季節(jié)了。
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秋風一起,菊黃蟹肥,秋天的大閘蟹正是最肥美的時候,“一蟹上桌百味淡”。而談起吃蟹,自然離不開被稱為“蟹中之王”的陽澄湖大閘蟹了。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于蘇州陽澄湖。由于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
剛剛捕撈上來的陽澄湖大閘蟹
其中農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fā)育最佳,所以品蟹又有了“九雌十雄”之說。“九月圓臍十月尖”這句俗語就是民間以圓臍,尖臍等雌雄蟹的特殊外觀對此作出的評說。
因為農歷九月雌蟹為了準備過冬和來年繁殖生育的需要,消化腺和卵巢生長出蟹黃,這個時候的雌蟹除了有蟹黃,蟹腳的肉也是最結實的;而雄蟹相比雌蟹生長的要稍微慢些,同樣的為了抵御過冬和繁殖,長出了蟹膏和脂肪,蟹腳是肉最多的時候。所以在這樣的季節(jié)品陽澄湖大閘蟹是最肥美的。
而且由于從小吃螺螄和小魚長大,再加上陽澄湖全年平均氣溫16℃的氣候條件,更是造就陽澄湖大閘蟹的好品質。
不過由于物流手段的限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只有江浙一帶的小伙伴才有機會品嘗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現在隨著生鮮冷鏈物流的發(fā)展,大閘蟹的開始打破這一銷售的地區(qū)限制,從原來的接近原產地的華東地區(qū)擴大到了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根據CBNData《2018中國餐桌消費潮流趨勢報告》,在國慶節(jié)銷售熱度排行榜中,大閘蟹穩(wěn)居第一。
京東發(fā)布的《2018大閘蟹中國市場消費報告》也顯示,自2016年以來,大閘蟹的銷售額呈現出翻倍增長的態(tài)勢,2018年同比增長超過140%。
吃蟹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是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卻沒有上漲,甚至隨著養(yǎng)殖面積的縮小還在減少。
2018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養(yǎng)殖面積較去年進一步縮小,減至1.6萬畝。據蘇州市農業(yè)委員會副主任陸志榮介紹,“去年產量在1500噸左右。預計今年產量將在1300噸左右。”
但是如果你以“大閘蟹”為關鍵詞在電商平臺進行搜索,幾乎所有的搜索結果都自稱為陽澄湖的大閘蟹。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而市場上以陽澄湖名義售出的大閘蟹高達2萬噸,這意味著,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不到市面上的十分之一。
這些冒充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有自己的鄙視鏈。“洗澡蟹”看不起“貼牌蟹”、“貼牌蟹”則看不起其他那些水系的“雜牌蟹”。
“洗澡蟹”,顧名思義,就是其他湖系的大閘蟹在上市之前,進陽澄湖“洗個澡”上市;“貼牌蟹”則是連洗澡都省了,直接用漂白劑和“洗蟹粉”把蟹肚皮刷刷白,加上防偽標簽,就冒充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出售。所以市面上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是少之又少。
那消費者怎么樣才能吃到一只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呢?
作為幫助陽澄湖大閘蟹最早“觸網”的電商平臺,京東在這方面下了不少的工夫。
早在2012年就與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xié)會建立了合作關系,并成為“唯一線上銷售渠道”。2016年,雙方合作再進一步,京東生鮮成為陽澄湖大閘蟹協(xié)會的頂級合作伙伴,并連續(xù)3年拿到陽澄湖大閘蟹開湖“第一撈”。
今年9月21日陽澄湖開湖之際,京東更是首次采用自主研發(fā)的無人機配送大閘蟹,是不是很有科技感?
大家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配送關鍵在“保鮮”二字上。今年在往年航空和陸運的基礎上,京東物流今年又特別在華北、華中地區(qū)增加了高鐵運力,發(fā)揮高鐵受天氣影響較小、穩(wěn)定性較高的特點,進一步保障大閘蟹的配送時效。
京東配送保證全國近300個城市消費者可在48小時內收到自己訂購的陽澄湖大閘蟹,其中19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在24小時內收到活蟹。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東生鮮聯手京東物流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均建立了大閘蟹協(xié)同倉。消費者下單后,大閘蟹將直接從三地協(xié)同倉發(fā)貨,這些地區(qū)消費者最快4小時就可以收到新鮮的陽澄湖大閘蟹啦。
此外,為徹底打消消費者對于“洗澡蟹”、“貼牌蟹”的顧慮,京東今年為近50個大閘蟹品牌打造并對接了區(qū)塊鏈溯源技術,三地協(xié)同倉更是支持倉內大閘蟹產品可溯源。消費者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外包裝盒封口處的防偽標簽,大閘蟹的產地、生長環(huán)境、質量檢測報告及捕撈日期等諸多信息就將一一展現在消費者眼前。
除了線上,線下渠道京東也沒有忘記,京東旗下的7FRESH、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等八大渠道也將全面助力今年的大閘蟹銷售,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以與陽澄湖大閘蟹來一次“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