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諸刺王僚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即后來的吳王闔閭)欲殺吳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2、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nèi)部空虛,
隨著社會越來越發(fā)達,大家都選擇在網(wǎng)絡(luò)上汲取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比如要離刺慶忌的故事發(fā)生在哪個國家_要離刺慶忌的故事,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yīng)內(nèi)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專諸刺王僚 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即后來的吳王闔閭)欲殺吳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2、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nèi)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于魚腹之中進獻(此即中國歷史上著名“魚腸劍”的來歷),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但也被其侍衛(wèi)所殺,史稱為“刺王僚”、“專諸刺王僚”或“鱄設(shè)諸刺吳王僚 聶政刺韓傀 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因為受到韓哀侯的寵信而受到了韓相俠累的嫉恨。
3、嚴仲子懼為俠累所害,逃離韓國,開始游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xiāng)之恨,刺殺俠累。
4、后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于齊國,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當可結(jié)識。
5、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shù)次登門拜訪,并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并贈黃金百鎰(音益,古代重量單位,1鎰為24兩,一說20兩)與聶母為禮。
6、聶政堅辭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所不能從,蓋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許友。
7、 時過多日,聶母辭世。
8、嚴仲子親執(zhí)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
9、此后,聶政服母喪三年,并嫁其姐,獨剩孤身始赴濮陽嚴仲子處,詢問嚴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謝絕嚴仲子欲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韓。
10、 韓向俠累府宅護衛(wèi)森嚴。
11、方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zhí)戟甲士侍立兩旁。
12、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yīng)不及,正自呆若木偶時,聶政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
13、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醒悟過來,齊上圍攻聶政。
14、聶政仗長劍擊殺數(shù)十人后,難逃重圍,遂倒轉(zhuǎn)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15、 聶政死后,韓侯暴其尸于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的。
16、聶政姐聶榮聞聽消息,即刻與人言:此必聶政,昔韓相仇人嚴仲子國士相交,政必報其知遇。
17、我當往認之。
18、遂動身赴韓,至市,果認出尸乃聶政。
19、聶榮伏尸痛哭,失聲道:此軹地深井里人聶政?。?道有往來人,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侯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還敢來辨認呀?聶榮回答:我知。
20、然聶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隱跡于市販之中,蓋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
21、嚴仲子識政于屠販之中,屈身結(jié)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還活著,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
22、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政的英名埋沒呢! 話甫完,聶榮長呼三聲“天”,即因悲哀過度、心力交瘁,死在聶政的尸體旁。
23、 要離刺慶忌 公子光闔閭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wèi)國。
24、此人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
25、現(xiàn)在衛(wèi)國艾城招兵買馬,結(jié)連鄰邦,伺機報殺父之仇,便成為闔閭的心頭之患。
26、 一日,闔閭與伍子胥計議,尋找勇土謀刺慶忌。
27、子胥便推薦友人要離前往。
28、傳說,要離家在今無錫鴻山之北,大河頭火叉浜口南岸,以打漁為業(yè)。
29、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余,腰圍一束,形容丑陋,但智術(shù)非凡,有萬人之勇,是當?shù)赜忻膿魟δ苁帧?/p>
30、今鴻山十八景之一,東嶺山上的“磨劍石”,相傳就是當年要離磨劍的石塊。
31、 要離盡忠義之心,獻用苦肉之計。
32、據(jù)民間傳說,一日在朝與闔閭斗劍,先用竹劍刺傷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wèi)國找慶忌去了。
33、要離走后,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
34、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xùn)練士兵,修治舟艦,常在左右,同謀舉事。
35、 三月之后,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zhàn)艦,順流而下,偶得勝利,便在太湖戰(zhàn)艦上慶功,要離乘慶忌坐在船頭上暢飲之機,便在月光下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
36、慶忌則倒提要離,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將要離放在膝上,笑著說:“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左右衛(wèi)兵舉刀朝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殺兩個天下勇士呢?”又說:“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說完慶忌便倒地而亡。
37、 要離回到吳國,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不愿受,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yè)。
38、”說完便自刎于金殿。
39、 要離的墳?zāi)乖谔K州胥門內(nèi)梵門橋西城腳下的馬婆墩。
40、那里本有炮座,清道光七年,在城腳下水潭邊,發(fā)現(xiàn)石碣一方,上刻“古要離墓”四字。
41、 吳王闔閭根據(jù)要離生前的遺愿,便令伍子胥將要離葬在鴻山東嶺南麓楊梅塢專諸墓旁。
42、但因年代久遠,兩墓已湮滅,無從辨識。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