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決定從11月1日起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給外貿企業(yè)減負。在此前8
10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決定從11月1日起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給外貿企業(yè)減負。
在此前8月30日的國常會上,已經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9月5日,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fā)《關于提高機電文化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今年9月15日起,提高397種機電、文化等產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
“年內兩次上調出口退稅率,這與當前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有關,我們要用確定的政策支持,去鼓勵企業(yè)出口。”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普遍認為,出口退稅是國際通行的慣例,通過退還出口企業(yè)在國內已繳納的增值稅等稅款,讓國內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chuàng)匯。提高產品出口退稅率,客觀上能為企業(yè)減壓降負。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資深出口退稅學者韓淼則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提高出口退稅率,短期來看,有利于出口企業(yè)已簽約合同的履行,但從長期來看,穩(wěn)定出口還得依靠優(yōu)化出口產品的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而并不取決于出口退稅率的高低。
韓淼舉例說,進出口雙方在價格談判過程中,出口退稅率是談判雙方都會考慮到的因素。如果提高退稅率,進口方也會相應地壓低價格。“因此長期看來,出口退稅率的提高不會改變出口趨勢,企業(yè)還是要在降成本、增加產品技術含量上練內功。”
調稅檔和加快退稅進度
今年9月5日,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fā)《通知》后,首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主要涉及機電、文化等產品,已于2018年9月15日起正式執(zhí)行。根據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的統(tǒng)計,退稅涉及的產品在2016年的總出口近300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總出口的14%。通過估算加權平均的出口退稅率從12.7%上調了近2個百分點至14.6%,預計退稅共能為出口企業(yè)節(jié)省增值稅近70億美元。
10月8日的國常會上,再度上調出口退稅率,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調整后,出口退稅率由七檔(16%、15%、13%、10%、9%、6%、5%)簡化為五檔(16%、13%、10%、6%、5%),力度同樣驚人。
光大證券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兩次調整共可減稅605億元,占GDP營業(yè)盈余的比重為0.29%,占工業(yè)企業(yè)利潤的比重為0.31%。
“出口退稅是一種制度性保障,該退多少一目了然,而且合理合法。”白明表示。
此外,8月30日、9月18日和10月8日的三場國常會內容,均強調要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
10月8日的國常會上確定,為進一步加快退稅進度,對信用評級高、納稅記錄好的出口企業(yè)簡化手續(xù)、縮短退稅時間,全面推行無紙化退稅申報,提高退稅審核效率。優(yōu)化退稅服務,幫助企業(yè)及時收集單證申報退稅,盡快實現電子退庫全聯網全覆蓋。預計,通過上述措施,今年底前將辦理退稅平均時間由目前13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近期出口退稅進度已經開始加快。今年上半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7800億元,增長7.3%;1-8月,全國稅務部門辦理出口退稅同比增長9.5%,其中8月同比增長15.8%。
廣州市稅務局的統(tǒng)計數據同樣顯示,今年1-8月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350億元,相當于為企業(yè)注入同等規(guī)模發(fā)展資金。全市無疑點退稅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不到6天,進一步加快企業(yè)資金回籠速度。
重在穩(wěn)外貿、調結構
10月8日的國常會指出,實行出口退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guī)則,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有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也有利于應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保持外貿穩(wěn)定增長。
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率,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紡織品、農林產品等將受益,而對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和面臨去產能任務的產品出口退稅率則維持不變。
10月12日,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李魁文表示,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91萬億元,增長7.8%,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其中,汽車出口增長16.3%,手機出口增長15.2%,同期,服裝、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29萬億元,下降0.8%,占出口總值的19.3%。
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率,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紡織品、農林產品等將受益。有研究數據表明,出口退稅率每提高1%,可帶動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yè)出口增長 0.1151%,帶動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出口增長0.0748%。
在韓淼看來,國務院年內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穩(wěn)外貿的意味明顯。
此前,類似提高出口退稅率的情況可以追溯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當時,為了穩(wěn)定外貿,出口退稅率被當作調節(jié)出口的政策工具,從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連續(xù)7次提高出口退稅率,涉及商品稅號超過8000個(次),其中1971個稅號商品實現出口全額退稅。
“金融危機告一段落以后,出口退稅率基本沒再調整,除了個別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yè)以外,當時鋼鐵行業(yè)甚至取消了出口退稅,因為我國的鋼鐵產能過剩,不鼓勵出口。”白明指出。
而如今,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xù)升溫,在一個半月內接連兩次上調出口退稅率,亦釋放出穩(wěn)外貿的信號。
光大證券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部分退稅率提升較多的行業(yè)也是美國2000億美元清單中征稅較多的行業(yè),例如橡膠制造業(yè)、金屬制品業(yè)、塑料制造業(yè)等。而從總量上說,美國兩輪清單共加稅325億美元,約合2242億元人民幣;中國兩次提升出口退稅率共能減稅605億元,能夠對沖美國加稅影響的27%。
韓淼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一直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手段,沒有按零稅率全額退稅,這在增值稅條例表述中就留有了余地。但出口退稅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在其他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基本上保持了零稅率的做法,現今的調高出口退稅率,主要是應對國內外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
白明則表示僅靠出口退稅政策來促進外貿的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為國內企業(yè)提供全方位的出口服務,如金融服務和出口信用保險,以及貿易的便利化,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才能形成合力,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