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8處總數(shù)達82處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日訊(記者 楊秀峰)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我國在浙江杭州西溪舉辦主場宣傳活動,并發(fā)布2022年度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tài)狀況監(jiān)測成果。結果顯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tài)狀況總體保持穩(wěn)定,濕地總面積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水質呈向好趨勢,水源補給狀況保持穩(wěn)定。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有所提高,分布有濕地植物2391種。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黑龍江、湖北、山東和海南等地的退化濕地得到有效恢復。
圖為被譽為“亞洲第一濕地”的額爾古納濕地。中國經濟網記者楊秀峰攝
【資料圖】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它在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jié)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有著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維護著我國生態(tài)、糧食和水資源安全,是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
今日,記者從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名單附后),國際重要濕地總數(shù)達82處,總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
據(jù)了解,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我國積極應對濕地面積減少、生態(tài)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戰(zhàn),“十三五”期間,安排中央投資98.7億元,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53個,濕地生態(tài)效益補償、退耕還濕、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2000余個,修復退化濕地面積46.74萬公頃,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會同相關部門實施開展紅樹林保護修復和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去年,《濕地保護法》施行,我國濕地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新階段。推進《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成果落地,籌建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
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球濕地保護修復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我國將積極履行公約義務,繼續(xù)加強濕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guī)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把更多重要濕地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健全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2022年新指定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1. 北京野鴨湖國際重要濕地
2. 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國際重要濕地
3. 大興安嶺雙河源國際重要濕地
4. 江蘇淮安白馬湖國際重要濕地
5. 浙江平陽南麂列島國際重要濕地
6. 福建閩江河口國際重要濕地
7. 湖北公安崇湖國際重要濕地
8. 湖北仙桃沙湖國際重要濕地
9. 湖南舂陵湖國際重要濕地
10. 湖南毛里湖國際重要濕地
11. 廣東廣州海珠國際重要濕地
12. 廣東深圳福田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
13. 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際重要濕地
14. 廣西北海濱海國際重要濕地
15.四川色達泥拉壩國際重要濕地
16.云南會澤念湖國際重要濕地
17.甘肅敦煌西湖國際重要濕地
18.青海隆寶灘國際重要濕地
關鍵詞: 大興安嶺 生態(tài)系統(tǒng)